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鷹 石 尖


鷹石尖是一巨形斷崖,海拔約400公尺 就是觀景時腳踏的這顆大石,從懸崖的側邊觀看,大石突起的地方,好像是一隻展翅待飛的老鷹 
站在高處向下望景色宜人 右側為蜜月灣,左側為大溪漁港,還能遠眺龜山島呢。
另有一說 巨岩的左下有一突出的岩石如鷹之巨喙 鷹石尖之由來
這裡風景美但也很危險,不太適合小朋友前來要看緊
有懼高症朋友也不宜

 突出的岩石如鷹之巨喙 鷹石尖之另一說

台二線s型彎道與崎嶇的海岸地形
海天一色 蔚藍海岸 右側為蜜月灣  前方為龜山島

沿著台二線往宜蘭頭城的大溪火車站方向直行,注意右手邊有一個大溪社區牌樓,右轉依照「明山寺」的指示上山,過明山寺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在道路的左邊看到小小的「鷹石尖」指示牌
這裡停車不太便利,只能在山路邊找個安全的地方停車

依每個人的體力不同,往小徑深處步行約20至30分鐘,即可看到令人難忘的美景。




步道為泥路配大小不一的鵝卵石  
如果前一天下雨的話,路面會非常濕滑


和緩上坡 遊客如織


美景當前遊客們 對管理單位善意的提醒起不了作用一點也不在乎



帥嗎????
腳底發麻!!!!

凌空懸崖形似展翅雄鷹的巨岩


分享鷹石尖的空拍影片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明  池


明池又名池端,民國53年時,由蔣經國先生更名為明池 ,海拔約1150公尺的高山人工湖泊,四周原始森林密佈,終年雲霧飄渺,景色迷濛曼妙,有「北橫明珠」的美譽.
因環境所致,形成封閉空間,低溫多濕,終日雲霧迷漫,幾乎不見陽光,有如夢鄉仙境般.
明池位在北橫公路(台七線)約68公里處,從宜蘭開車也要二個多小時或從大溪經巴陵也可到達.






不同氛圍的景色

 晴空


迷霧
枯木-明池守護神
另有一風水說: 由大門購票後進入,往西北方望去(現被雲霧遮住)山

峰狀似「筆架」明池如硯 插上枯木如筆 而形成此景


明池之星--阿鵝











九曲橋

迷霧森林

仙境

 神功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大粗坑聚落與古道

大粗坑聚落與古道

繁華落盡的聚落


大粗坑古道是早期猴硐通往大粗坑和九份的聯絡道路,大粗坑是礦業聚落,擁有近百年的採金歷史,昔日九份別稱「小上海」,大粗坑則有「小美國」之稱,全盛時期曾有三千人居住在此,還設立了侯硐國小大山分校,便利大粗坑居民的子女就讀,對比現在的落莫景象,實在很難想像這裡曾經居住百戶人家,房屋櫛比鱗次,且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不夜城.....如今物換星移,絢爛歸於平淡,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大粗坑古道多次整修之後,主要以花崗岩石階為主,可由侯硐車站經猴硐神社、舊侯硐國小、金字碑古道口走入大粗坑古道;也可選擇從九份,沿102公路約19.5K處的入口進入,經天梯下聚落遺址,交通十分便利。

大粗坑是名作家吳念真的故鄉和「多桑」、「戀戀風塵」等電影的拍攝場景,到此也可順遊猴硐、九份和金瓜石等礦城的山海風光,無論是登山健行、礦城懷舊、山城賞芒、還是古道尋幽,都能從中獲得無限的感觸與滿足。



今日經原住民子弟回鄉整理後的景況


  大山分校-成立於民國38年 供1-3年級就讀 高年級就要到2公 里外的侯硐國小,(翻攝昔日老照片)

今日的大山分校



由102道鳥瞰大粗坑聚落僅存的建物-大德宮


土地公廟-大德宮 為昔日的信仰中心 全石才建築保存完好


廟內供奉土地公, 保佑旅人平安


學校的運動場也是廟埕


盡責守護家園的保全團隊-小花家族



二層洋樓是居民的購物中心-柑仔店


洋樓老照片(取至網路)

聚落遺跡


天梯-登山友戲稱之為:蜈蚣天橋或侯硐空橋


蜈蚣天橋

維護良好的階梯步道

最美麗的公路-縣102道


經九份於縣102公路19.5K處的入口經路橋天梯直抵聚落遺址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為歡越嶺道之一部分一般行走為慈母橋進燕子口出全長約10.3公里
此行程最精華段就是-錐麓大斷崖
錐麓古道即因其位於三角錐山之三麓而得名
築於海拔約700公尺的斷崖一側是山壁一側是萬丈深淵
大正3年(1914民國3年)日本政府為發動太魯閣戰役闢建合歡古道為軍用道路運送物資及部隊強徵太魯閣族人從懸崖上垂降開鑿路寬約1米路長約1000公尺歷時一年完成合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柳家梅園

 柳家梅園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牛稠坑,而信義鄉主要梅區有牛稠坑,風櫃斗和烏松崙,其梅子栽培沿自日治時代,品質產量冠全臺,橫跨一百多年歷史,如今留下許多老梅蹤跡

    園區內共有19種梅樹品種,樹齡皆在40年以上,園區主人為了讓遊客能在梅花季好好欣賞梅花盛況,特地挑選了原產於巴西的無刺草皮,總合了耐寒、耐旱、耐旱等特色,讓到訪的遊客能躺在梅花樹野餐、歇息,十分用心。賞梅季結束後緊接著是三、四月的採梅季,不管是清爽可口的脆梅、甜而不膩的Q梅都能讓遊客親自體驗DIY,也可以大展身手釀梅酒。此外,園區也提供了夜間導覽,親切的解說員除了解說園區內的生態及季節特色之外,還有當地的歷史文化、動人的小故事等,都會為您細細講解,歡迎您一起到梅園賞梅、品梅、聽故事.(文章取至網站)